当前位置:千千小说网 > 言情 >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 > 第46章 出阁(下)
加入书架添加书签错误举报投推荐票:
确定

第46章 出阁(下)

<<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>>
    京师应天府自年初天子拍板升北平为都, 便改称了南京。

    只是称谓上的变动,是半点没影响南京百姓的心气。

    那北京是个什么模样,他们没看过, 说不上来, 可有一点是最能下定论呢, 北京再好, 能好得过他们这儿?

    “金陵自古繁华”, 可不就是佐证?

    国朝定鼎已有半甲子, 算上开国前上皇称王的那些年头, 即便原籍不在此地,又有多少人已经在这儿过了小半辈子?

    是以能在南京找一处合适的居所,便成了许多外地来京之人的难题。

    若只是寻常落脚、羁游数月也就罢了, 就是在寺庙落脚,也是不妨的,有钱阔绰的,租赁房屋、酒楼住宿,都可以当成方法。

    然而想在这里久居,尤其是在京为官的,便成了难题。

    远道来京, 临时寻摸住处, 便是难题,纵然有住处,上衙需不需要起早赶路, 也是个问题。

    各地的房子都一样,价格和地段也有关系。

    新被征辟入京的杨寓, 就面临着“京城居, 大不易”的烦恼。

    天子即位之后, 便开始下令广采天下书籍修书,杨寓因此受征召入京,进入翰林院,在编纂馆任职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从此他也半只脚迈进官场了,只要表现好,很快能得授正职。

    纵然已经开国三十年,但从人才储备上来说,还只是堪堪度过了国朝草创的阶段而已。

    除了科举授官外,国子监生直接入朝廷,征辟大儒、名士入朝,都是这个时代常见的入朝为官的方式。

    杨寓的才华为人称道,要不然的话,他也不会在编纂馆考试后才名远播,然后以才俊之士的身份被选入东宫为侍读。

    和才名相比,他的财力就减薄了。

    “居所简陋,李兄见笑。”

    同样入了编纂馆的“李兄”笑道:“此言差矣,纵是陋室,有杨兄你在,也远胜轩堂高屋啊!杨兄能选入东宫为侍读,何愁圣恩不降啊!”

    这话说得倒是在理。

    他们这些人再怎么才名远播,到南京来,也是人微言轻的小官一个,还得等什么时候圣上听到了他们的名字,对他们感兴趣了,起用他们。

    甭管这个时期新人比之皇朝中后期再怎么容易出头,也改变不了一个时间,他们还要熬上不知道多久的时间。

    就算时间短,可未知是最愁人的。

    入了东宫就不一样了,就算当今天子不重用他们,他们还有皇太子这个盼头呢!

    更何况,能在东宫出头,也更容易让天子注意到他们。

    东宫官与朝官有很多都是可以同时兼职的,这可是一步登天的大好事啊。

    按照国朝制度,教导太子者为四方名儒与功勋宿将,而在这些老臣之外,太子还有才俊之士作伴,每日陪太子读书的便有侍读官、侍讲官、侍书官等。

    李、杨二人同在编纂馆修书,虽只有数日,交情却颇好,谈及杨寓得为东宫侍读,很为他高兴。

    谈论中,不免论起未来的东宫同僚。

    背后不可语人是非,但提前知晓自己未来的同僚是什么人,也是很重要的。

    要说文人,名气传得快的有,却也有才华出众却不乐交游、文名不显的。

    诸多东宫官里,大儒方孝孺,进士出身的姚友直、尹昌隆、黄淮(尹、黄二人皆为恩科进士,为南榜录取之人)自然广有人知,杨寓虽在各地有文名,在京中却还不甚出众,只有少部分人认识他。

    不过这没关系,儒臣文士之间,多加相处,也就熟悉了,只是未来的东宫武官,却不好说能不能相处好。

    头一个,便是很得天子看重的藩邸旧臣,以底层行伍出身一路拼搏至燕山中护卫千户的丘福。

    值得一提的是,此君就是在光幕中提及汉王元诲欲夺嫡时,记载中出现过的“善元诲”、支持皇次子夺嫡的武将,又有淇国公之封。

    虽则此人现在只是今上藩邸旧臣,可是被重用是迟早的事。

    光幕中又言其爵封国公,可见若是有“靖难”,此君必定战功赫赫。

    旁的不说,这人能被安排给皇太子做东宫官,最起码,在圣上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。

    至于会不会如光幕记载中一般支持汉王夺嫡,这已是过眼云烟了,自从光幕点出这一点后,此人若是对太子有所不利,便得接受天下人的质询,是否有助庶孽夺嫡篡逆之心了!

    甭管丘福日后有何等成就,封爵拜公,如何风光,现在到底只是今上旧臣,还未有功勋,并不是最难管的。

    难对付的是天子以“学问之暇,兼讲武事”为由,为皇太子择选的那一批侍从以及武勋家族送来的侍读。

    除了天子,据闻还牵扯到了上皇。

    只是这样的事情,不是他们能够多谈的,便暂且搁置不论,只说这道命令。

    天子诏在北京、南京、江北凤阳、滁州,山东、山西、陕西、河南、四川、湖广等地,选民间十七至二十岁的勇健子弟,送入京师,全程的路费、禀食朝廷都给包了。

    这意味着什么?

    当今天子对下一代天子的教育准则,也是要文武兼修,这给人的感觉,不就是防着他们这些儒臣将未来天子教导得只知诗书礼仪吗?

    对于他们这些文人来说,天子信重,自然是他们立身的根本。

    如今来了一堆武将与他们相争,且这些侍从健儿都是天子精心为皇太子挑选的,指不定就有谁得了太子的看重呢!

    为着太子出阁读书的事,天子发下的诏令搅动了朝廷许多文武大臣的心,便是南京的百姓,也能在闲谈中说个一二来。

    东宫官的人选关乎到皇太子的利益,祁元询自然不会万事不管,只做甩手掌柜。

    可是他爹如此精心安排,已有的东宫官人选还不算完,还要在今年春闱得中的进士中为他择取属官,什么杨荣、杨辅、金幼孜、胡广,不知道的还以为东宫要组未来文官天团出道呢。

    东宫文官已是如此了,武官侍从含金量更是不低,武将勋贵家的适龄人也送来了东宫出仕。

    祁元询就在这里头看见了自己徐家表弟的名字。

    连皇后娘家、堂堂国公都愿意送自家子弟进东宫率卫,可想而知,这个时间的东宫官遴选是怎样的激烈。

    得封皇太子,亲爹选的人又如此的合心意,祁元询真是喜不自胜。

    侍从健儿到底还要一段时间,倒是文官就绪,祁元询可以找个日子,典仪之后就能出阁读书了。

    天子原本为东宫太子的时候,是在文华殿办政,武英殿反倒送给了祁元询,如今天子搬回乾清宫,祁元询也入住东宫,是以天子理政的地方便改回了武英殿——从宫殿来说,祁元询这位太子原先竟在武英殿读书,又成了他简在帝心、乃圣上爱子的佐证之一——祁元询每天早朝听政完毕后,便要回文华殿读书。

    期盼读书的皇太子殿下,重新体验读书生活三日后,就觉得有些撑不住了。

    他们这些原先进京读书的皇孙,也和宫中的皇子一道接受教学,但那是小班制,一个老师管他们这么些个人。

    太子不一样,一个学生,却有一堆老师。

    老师多也就算了,不就是能问问题的对象多了同时,问自己问题的老师也多了嘛,作为标准好学生,跟自己的二弟比更是皇家典范的祁元询,根本就不带怕的。

    至于每日练上百字,俱要娴熟优美,也没什么问题。

    这个时代不像祁元询的前世有那么多不同种类的科目,只不过是上新课要学写的字多了点,反正他已经掌握大部分的常用字了,练字只是温故知新的同时,让自己的书法水平得到提升而已。

    最让祁元询受不了的,其实是费嗓子的读《四书》、《五经》、史籍等书的项目。

    今天要学习的内容,是要大声诵读出来的。

    读得差不多了以后,才是侍讲讲解这一项。

    侍读官其实就是为天子或皇子授书讲学的,可是书这个东西,尤其是这些典籍,字句都是经过斟酌的,祁元询觉得,读书的时候自己不读,光听别人读,是没有什么用的。

    就算他天资聪颖,光听别人讲解着学习,怕是效益不大。

    祁元询是把侍读要为他讲读的今日学习的内容,当做新课预习加早读来读的,这也是他的习惯了。

    只是一天要学习的内容有许多,就算文学的学习只有上午,但是出阁读书后便没有假期,每月只有初一十五和天气实在恶劣的时候会停讲——当然,他也可以耍赖请假,但这对他的名声将会有过大的损害——一直读下来,最近光是清凉润喉的草药他就不知饮了多少。

    而且这些东宫官都是他未来的班底,读书之余,他还得表现出自己作为太子的礼贤下士、体谅臣僚,有空闲的时间还要和东宫官们联络感情,刷刷自己的声望。

    然后,约莫过了五日,他下午的武学课程也正式开授了。

    过上了自己想要的读书生活,充实的同时,还有皇帝爹、上皇爷爷时不时的帝王施政心得讲授课程作为小灶,祁元询只觉得自己读书已经读得昏天黑地了。

    当然,痛苦的同时,他还是很快乐的。

    不过这并不妨碍他想稍作休息。

    所以当朝鲜遣人为其册立的世子来申辩,天子让祁元询过来参预的时候,他是欢天喜地地就来了。

您正在阅读《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》的章节:第46章 出阁(下)
手机阅读地址:https://m.qqtxt.cc/html/58742/15842273.html

【高速文字首发 www.qqtxt.cc 千千小说网 手机同步阅读 m.qqtxt.cc】
<<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>>
添加书签